图①:衡水市景县,医护人员为贫困户提供健康服务。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图②:邢台市广宗县,女工正在童车生产线上工作。本报记者史自强摄图③:石家庄市深泽县,农户正在采摘樱桃。董永博摄图④:邯郸市涉县,道路畅通,绿树成荫。本报记者史自强摄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群众充满深情,深入河北阜平、张北等地考察指导工作,对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牢记总书记嘱托,河北紧紧围绕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和易地搬迁扶贫,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年至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万减少至39.95万,贫困发生率从9.84%下降至0.78%。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河北将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坚定信心不动摇,不获全胜不收兵。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上,持续发力;在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上,集中力量,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承德市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环境好了日子美了
本报记者张志锋张腾扬
8月初,记者来到承德平泉市黄土梁子镇梁后村。大棚里,正在采香菇的邹德富,一边干活一边哼着小曲。如今他自己拥有7个大棚、6万多个菌棒,年纯利润达到10多万元;家里昔日破旧的土坯房,已经翻建成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老邹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原来去砖厂打零工,养不起一家子;承包20亩地种玉米,时机不好赔了钱……曾经的贫困户邹德富说,自己蹉跎了大半辈子,总找不对路。
现年46岁的邹德富,以往是“家中薄田一亩半,上有高堂下有孩”。年,因家人患重病,老邹又欠下20万元外债。
当年,邹德富通过村里的合作社参与了食用菌种植。“那会儿穷得只剩下一身力气了。”
平泉市推广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为以往独自闷头苦干的邹德富带来新机遇。生产菌种、菌棒技术含量较高、风险较大,由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然后将成熟的菌棒交给贫困户管理并出菇;采摘下来的食用菌由合作社负责销售,解决贫困户没有销路的顾虑。
令邹德富惊喜的是,种起食用菌后,第二年就盈利,他还清债务,实现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承德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河北省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产业扶贫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承德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脱贫攻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实现生态与脱贫双赢。
承德立足永续利用,在解决贫困问题的同时,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近年来,承德制定了“一环六带”产业发展布局,谋划发展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光伏农业、生态加工业等生态扶贫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成立农村合作社1.3万家,产业收入占贫困人口收入比重达到40%。
目前,承德市贫困人口已由年初的75.17万人减少到年底的6.6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8.41%下降到2.52%。
衡水市故城县组建“医联体”,破解因病返贫难题
费用降了负担轻了
本报记者张腾扬
衡水市故城县的贫困户王女士,年近古稀,患心脏病多年。
今年6月的一天,她突感胸闷,马上到乡卫生院做了心电图。没过几分钟,医院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就传回诊断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明确给出电话医嘱。不到15分钟,“”救护车赶到。王女士住院治疗11天,共花费元,经各项报销及政策减免,自付元。“这么要命的重病,救治速度这么快、效果这么好、花费这么低,以往根本不敢想。”王女士眼眶湿润。
“实现县乡医疗一体化,让患者不出县就享受到快速、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是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的有效手段。”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年,故城县被确定为河北省省级县域医联体试点,当地围绕“提升医疗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用足用好基金、促进全民健康”的目标,以3医院为龙头,组建3个各具特色的医联体,21个乡镇卫生院、个村级卫生室参与。医院派出医疗团队,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进行指导;同时,医院专家到乡镇、农村坐诊,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医疗新格局。
当地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行“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合理超支分担”机制,科学测算辖区内参保人医疗服务平均费用和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合理确定结算总额,控制不合理费用。另一方面,医院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年百元收入药占比同比下降5.46%,百元收入耗材同比下降0.81元,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同比下降18.67元和.24元。
衡水市还放宽了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风湿类风湿四种慢性病认定标准,每年组织贫困户集中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今年,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在年基础上又提高了5个百分点。
邢台市前南峪村多措并举发展生态经济
荒山绿了腰包鼓了
本报记者马晨张腾扬
夏日,走进太行山区的邢台市邢台县前南峪村,空气中弥漫着栗花的香气。阳光下,果农们在林中忙碌,远远望去,绵延不绝的绿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红。
半个世纪前,这里是一片荒山秃岭,老百姓吃饭都是问题。回想过去,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深有感触。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前南峪村男女老少一起治理荒山、植树造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里的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
树多了,山绿了。如何把山沟沟变成“绿色银行”,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前南峪村先后请来多位技术专家,专家支招:换种品优价高的经济林,在山脚沟谷发展西洋参、红小豆等高效作物。
目前,前南峪共有果树30万株,仅果品一项年人均收入就达到1.16万元。“林材头、干果腰、水果脚、米粮川、林果山”的生态模式日臻成熟。
在此基础上,围绕果品品牌建设和深加工,前南峪村做足富民文章,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当地加工企业负责人赵文斌介绍:“经过深加工的板栗仁、苹果脆片,每斤效益是鲜果三四倍。”
村里还引植30多种国内外树种,建成了美国树莓、欧洲榛子等七大精品园区,修建了玫瑰园、栗树山庄等观光园。同时,投资多万元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兴建抗大陈列馆和故居。小山村变身天然氧吧和国家4A级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之一。如今,前南峪村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年全村总收入1.99亿元,人均纯收入近1.9万元。
在邢台全市,有许多村庄和前南峪村一样脱贫致富。截至年底,全市10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23.1万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年底的5.02%降至0.66%。
邯郸市魏县扶持“扶贫微工厂”,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饭碗多了脱贫稳了
本报记者张腾扬
一场大病,让刚刚脱贫的贫困户裴双娥又犯了难。
66岁的裴双娥是邯郸市魏县大寨村村民。今年年初,她因糖尿病并发症住院治疗,除去基本医保、大病医保,自费4万多元,这令她濒临返贫。包村干部王智入户走访后,帮助她申请防贫救助,大大减轻了其经济负担。
贫困户是否存在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情况?在创业、就业方面有哪些困难和需求?危房改造、临时救助等惠民政策是否享受到位?去年年底,魏县建立“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三级网格化服务群众机制,通过每月一次的分包网格走访,重点核查这些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消除贫困存量的同时,要从源头控制贫困增量,巩固提升脱贫质量。”魏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主任陈瑞学说,除了精准识别返贫,魏县针对非高标准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人群,设立防贫保险,确保他们生活困难时得到及时救助。目前,魏县共救助防贫对象多户,未出现一例新增致贫返贫。
年,魏县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序列。为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当地建立并完善脱贫防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户“脱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陈瑞学介绍,魏县有1/3的人口外出务工,留守妇女、老人不少为贫困户,想就业找不到门路。致富能人想返乡创业,却苦于缺资金、项目。为此,魏县创办“扶贫微工厂”,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留守妇女等“半劳力”就业。同时实行对村、对企“双补助”。
“嗒嗒嗒……”走进大磨乡连枣林村“扶贫微工厂”的生产车间,70多名妇女正在缝纫机旁赶制书包。在外打工的王俊波,去年和爱人一起返乡创业。“每吸纳一户贫困户,政府补贴元,采购设备、人员培训还有补贴,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王俊波说,微工厂用工72人,其中有贫困户23人。
目前,魏县家“扶贫微工厂”带动就业1万余人,其中贫困户余人,每人年均增收1.8万元。
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年08月22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