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印着各种图案的泥制模片,四五十岁的人或许还能回忆起这种童年时的玩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泥巴玩具逐渐从市场上消失了。为了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在面塑界被誉为“蝈蝈王”的民间工艺大师王亮,经过几年时间的挖掘和研究,终于使泥模这种在深泽地区曾经广为盛行、如今几近失传的制作工艺重见天日。年,深泽泥模制作工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模的记忆
“拿旧鞋换模子,换了模子哄孩子”“拾到柴火换模子,不拾柴火发疟子”,这是广泛流传于深泽地区的民间小调。
听到这样的小调,总能唤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深泽人童年的记忆:用一双旧鞋、一捆柴火、一个酒瓶或是破烂绳头、碎铜烂铁,就能从走街串巷的小贩手里换回一个经过烧制的赭红色圆形薄泥片,上面刻有十八罗汉、十二生肖、八仙过海、花鸟鱼虫等图案,然后几个小伙伴凑到一起,比谁的图案好看,有时还会互相交换图案不一样的泥模。
曾经作为玩具的泥模,如今也可以作为精美的礼品或摆件登上“大雅之堂”。
“这就是泥模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今年66岁的王亮说,在他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或许每个人都有过醉心于泥模的经历。
王亮是深泽县城内村人,在面塑界有着“蝈蝈王”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工艺大师。他制作的面塑蝈蝈形象逼真、细腻传神、栩栩如生,年获得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在中国首开民间面塑工艺田园系列的先河。
获得了无数荣誉的“蝈蝈王”已不满足于只在面塑领域探索,少年时对泥模的浓厚兴趣又唤醒了他对这种传统工艺的热情,加之深泽泥模的烧制工艺几近失传又传承乏人,王亮于是下决心“复活”这种传统工艺。
王亮介绍,泥模相传始于汉代,曾广泛流行于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天津、北京一带。在旧时,泥模作为一种儿童玩具,深受当时的小孩喜爱。“深泽县一带的泥模玩具,据考证始于明代,几百年间,经民间艺人的世代相传,形成了深泽泥模的独特风格。”
深泽泥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滹沱河两岸有许多以制作泥模为生的“泥模村”。“当时好多村都是流水线作业,刻版的刻版、烧制的烧制、销售的销售,产量很大,周围地区卖的都是深泽的泥模。”王亮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泥模不再流通于市场,曾经红火的“泥模村”也渐趋衰落。随着老艺人逐渐离世,深泽泥模的烧制工艺也几近失传。
几近失传的深泽泥模传统制作工艺,经过民间工艺大师王亮的挖掘与传承,重又出现在人们面前。
泥模的“复活”
年,王亮自筹资金,开始着手研究泥模工艺。他冒着酷暑,骑着自行车先后到深泽县的大桥头、营里、方元、耿庄、秀武等10余个村庄寻访制作泥模的老艺人、学习泥模工艺。几十年的面塑制作经历,使他对手工雕刻模版工艺得心应手;仿制泥模的样式也不是难题,记忆中的泥模样子清清楚楚;制作原料胶泥更不是问题,许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最难的就是烧制工艺,火候的把握是泥模能否制成的关键。”
经过摸索,王亮终于烧制出了成型的泥模。“制作泥模首先要挖取胶泥层的泥土回来晒干,然后在地上挖个坑,把晒干的胶泥放进去并注水,闷几天以后再挖出来。”王亮解释说这是因为胶泥太有韧劲,闷胶泥能把它的韧劲“拿一拿”。第二步是摔胶泥。就是将闷好的胶泥放在青石板上使劲摔打,或用木棒反复捶打,就像和面一样,一直到泥团里没有气泡、细腻柔软、“熟”了不沾手为止。第三步是制作“模仁”。“将摔好的胶泥用擀面杖擀成2厘米厚的片状,用小铁筒按压切割成一个个直径大约8—10厘米的圆饼。”王亮介绍,将这些泥饼晾到半干状态,用刀具将正面修平整,再用铅笔在上面勾画图案,用刻刀雕刻后阴干。第四步就要焙烧了。将“模仁”放进窑炉中均匀地排列好,点火后文火起、猛火攻,然后慢慢冷却。“‘模仁’烧好以后就成为‘母模’,将胶泥放在模仁里用手按压成型,力争薄厚均匀,然后用刀沿边口切割再揭下来,晾干之后用火烧,这就成为可以出售的成品了。”
经过半年多的尝试,年底,王亮带着烧制好的六块泥模参加了“迎奥运中国农民艺术展”,他的泥模作品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与赏识,当场就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年,王亮挖掘恢复的深泽泥模制作工艺先后被列入石家庄市、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虽然泥模的制作工具十分简单,但经过复杂的制作工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精美的艺术品。
泥模的传承
“我能够做出来的‘模仁’图案大约有一万种,包括动物、花草,还有传统戏剧、古典文学中的人物等等。”王亮说。
泥模虽然烧制成功,但是制作出的泥模怎么卖出去或让更多的人接受它,是王亮很困惑的一个问题。以前的泥模是儿童玩具、是一种商品,但现在的泥模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收藏品,市场比较小。“泥模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认识它了,更别说对它产生兴趣了。”王亮的话语里不无惋惜。
王亮说,泥模与面塑不同,面塑作品只能一个一个地制作,但泥模只要刻出模版就可以大批量生产。“关键是如何去打开市场,形成产业化,才能让泥模这种工艺传承下去。”
为此,王亮希望能有更好的形式,向人们展示泥模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以及传承这种传统民间工艺的意义。“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一代人重温童年泥模的记忆,也让年轻人更多地了解泥模。”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杨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