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写家史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历史选择

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 郑济航

全家福,摄于年。

作者的太爷爷。

扫一扫,听音频

爷爷奶奶在用他们的一生为祖国服务为国家效力,他们用实际行动织就了一段无悔的锦绣年华。

---------------

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历史记忆。家族中的每个人都与整个家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共同体。而维系这个共同体的,除了亲情,更有这个家族经过世世代代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这种价值观念与取向,难以用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也无法用有限的文字予以总结;它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传承的精神财富,是家族成员共同的灵魂归宿;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影无踪,而是会越来越深地烙印在每个家族人的心中,融注于一个家族的血脉里。这,就是家族精神。

祖辈的记忆:革命烽火党旗昭昭

太爷爷出生于河北省深县(今深州市)西郑庄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中,年幼时读过私塾,上过初小;年轻时,曾去往天津、北京、保定等地做学徒、打零工。在那里,他不仅增长了见识,也亲眼目睹了近代中国落后的现状,并受到了一些进步思想的熏陶。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年,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踏入深县,在深县境内到处安据点,建碉堡,搜捕干部,抓丁抓夫。国难、家难当前,太爷爷做出了即将影响他一生乃至整个家庭的重要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这样,太爷爷成为地下党组织的一分子。太爷爷和许多党员同志隐藏起自己的身份,深入敌人后方,开展一系列工作。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表面上装作为日军服务,实际上却是为我们党搜集重要情报。

我的爷爷郑德亮那时还在上小学,小小年纪便当上了儿童团团长。他隐隐约约猜到了村长在为八路军工作,却不知道他自己的父亲同样是一名地下党员。

那是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窗外噼噼啪啪的雨声以及空中不时传来的一声声闷雷搅得人心烦。夜深了,孩子们已经准备上床睡觉,太爷爷却仍然没有回来。太奶奶坐在窗边,手里拿着针线,眼睛却一直在向外张望,眼神中满是担忧。突然,前门处传来一阵响动,太奶奶急忙奔出去,屋外却一个人影也没有,回头却看见太爷爷已经歪歪斜斜地坐倒在了地上。这时,恰有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夜空,太奶奶倒吸了一口凉气,她看见太爷爷的一条腿上满是血迹。一直等到抗战胜利,太爷爷才告诉爷爷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爷爷这才知道,那个雨夜,太爷爷是和其他同志一道劫走了日军的运粮车。

我能想象得到在那样一个夜晚,太爷爷和其他同志冒着风险,穿过枪林弹雨,夺回乡亲们的粮食的场景。正是这样的拳拳赤子之心支撑他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太爷爷的革命故事激励着家族中的每一个人,这种忠于国家、甘于奉献的精神也一代代传承,成为我们家族共同的历史记忆。

书中自有黄金屋:勤奋求学走出农村

我的爷爷出生于年,是家中的幼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爷爷年幼时上过一段时间私塾。据爷爷回忆,当时上学的地方一进门便有一座影壁墙,墙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孔”字——那时还没有孔子像。学生们每天都要冲着这“孔”字三鞠躬,若是哪个学生一不小心忘了鞠躬,那他可就“倒了霉”,必定挨上老师的几板子。这样的“仪式”虽然刻板,却在幼时爷爷心中深深地埋下了尊儒崇文的观念。

年,爷爷考上了辛集中学——当时河北省最好的高中。那时村里面的人都对此羡慕不已,纷纷议论:“看人家老郑家的孩子,这上了高中,就跟过去的举人一样了吧。”

但是爷爷并不满足于此,他有了一个更大的理想——上大学。上大学,这在村里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太爷爷将爷爷叫到跟前,对他说:“你一定要好好用功,考上大学,走出去,走出农村去。”爷爷的大哥当时在外面学做买卖,但每个学期总要给爷爷寄上两到三封信,鼓励他好好学习:“如果你能考上大学,给咱家里争光,将来我工作攒钱了,我供你去留洋。(那时将出国留学叫作“留洋”)”这在普通的农村人家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爷爷最终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天津大学。临行时,全村人都来送别,乡亲们纷纷拉住爷爷说:“你考上大学有出息了,将来可别忘了这个村。”——这是农村人最朴实的话。

奶奶的老家在河北省深泽县东王庄村,家中兄弟姊妹一共六个。虽然家境艰难,但奶奶的父亲仍然跟几个孩子说:“不管男孩女孩,只要你好好学习,我就一定供你上学,别说我供不起。但你得凭真本事,要是自己考不上学,那就只能怪你自己。”最终,奶奶考上了石家庄师范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师范大学,成为东王庄村第一位大学生。

爷爷和奶奶考上大学,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迈出农村,跨入了城市。当时农村里面用来教育孩子的一句话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挑大粪’”。话虽粗俗,却体现着农民想要改变贫困现状的强烈要求。爷爷和奶奶正是通过学习,走出了农村,走进了城市,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家族命运关键的转折点,这一步,真是迈得不小。

锦绣年华:风华正茂心献祖国

年,我的爷爷被天津大学物理系录取,第二年,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家新设立了核物理专业,选择成绩突出且政治积极可靠的学生转到这个专业进行学习,爷爷很幸运地被选上了。

年初,爷爷和奶奶结婚。

年下半年,爷爷天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

爷爷说,他能被分配到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是十分幸运的,一开始被分到的室主要负责测试仪器仪表和分区化验。不到半年,由于爷爷过硬的专业素质,研究所安全科的科长在一次会议上点名要爷爷调到安全科去。爷爷在安全科的工作也很快就如鱼得水,当时他们进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对金属钽和金属铌的研究。钽和铌都是十分重要的稀有金属,它们的金属合金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和航空航天事业。其中,铌还是一种性质良好的超导材料。但是钽铌矿与铀是共生的,具有放射性,其提取也有一定困难,一般人都不愿意接触。但爷爷和其他小组的同志却勇于攻坚克难,逐步摸清了如何对这两种金属进行冶炼、如何提高其纯度以及如何测试其放射性污染的程度等。很快,爷爷就成了小组长。

分别在各自的领域投入工作,挥洒青春热血,爷爷和奶奶两人却一直处于两地分居状态,奶奶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在天津生活。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有色金属研究院开始分流人员。年3月,为响应国家号召,爷爷主动申请调往宁夏的厂(现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当时厂里刚刚建立起了化学实验室,正需要大批技术人员。年,化学专业毕业的奶奶也响应号召去了宁夏。一家人这才在宁夏团圆了。

爷爷说,去往宁夏,这里面既有国家的需要,也有家庭的需要。

然而,在宁夏的生活远比想象中的艰苦。生活条件差的同时,爷爷奶奶在宁夏的工作任务也更为艰巨。因为当时的厂承担着特殊的任务,其工作性质也是保密的。当时对这一工作的研究,谁也没有经验,只能一步一步地摸索。但工作的艰辛并没有吓退爷爷,相反,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快就成了科里的主要技术骨干。

然而,厂里研究的那些金属材料很多都有毒性。长时间第一线的工作对爷爷奶奶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损伤。在一次医院来宁夏厂为工作人员们检查身体的过程中,爷爷和奶奶都被检查出了不同程度的身体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年,爷爷奶奶调回了石家庄工作。

回到石家庄后,爷爷又重新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当中。年爷爷主持进行的“河北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查清了全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填补了河北省环保事业的一项空白,其所使用的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得到了多方认可并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可以说,爷爷奶奶在用他们的一生为祖国服务为国家效力,他们用实际行动织就了一段无悔的锦绣年华。

[写作感受]

将几代人的故事用我的笔记录下来

郑济航

每个家族都有故事,每个家族都有其独特的性格与品性。正如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人、每个家族的故事都会不同。但是,世界上也不会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每个家族的故事都多多少少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每个家族背后反映着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

家史精神流淌在血液中,传承于一代代人之间。而寻根家史,表达的是我们对祖辈的一份缅怀,是我们对来路的探寻,也是一次自我精神上的洗礼。通过参与家史征文大赛,我第一次坐下来和长辈面对面谈心,聆听他们诉说曾经的故事。

我的家庭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它没有多么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没有足以彪炳史册的事迹,只是几代人在近代以来国家的变迁中所做的选择。

我生长的家庭,虽不是什么名门名家,也没出过什么达官显贵,但它却有一本精神宝典,有世世代代传承的一股精神,一种文化:为己,要勤于学习,以文修身,不断在学习中提升自我,相信知识的力量,重视文化的传承;为公,要忠于国家,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传承一份责任与担当。

如今的我,正坐在高等学府的殿堂,享受着青春最美好的年华。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可以说与家庭对我的培养和塑造是分不开的。今天我所做的,不过是一个聆听者,一个记录者,将几代人的故事用我的笔记录下来。从这一个个的故事中,我触摸到了家族文化与精神的内核;作为家庭新一代的成员,我更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份家族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让这份精神焕发出更美的光芒!

[教师点评]

作者回顾了家史点滴,字里行间,让我们隐约看到伟大家风的世代传承。

写实顺畅,情深意切,意蕴流长。

(点评教师:孙燕京,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08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