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村史,振兴孟家文化,他们大动作不

夏日的早晨,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孟家庄子村村“两委”办公室里,孟庆连、孟庆武等几位老者再次聚集到一起,为村志的事情忙碌起来。在这个仅多户、居民清一色姓孟的小村庄里,寻根问祖、保护村史并非“一时兴起”的文化现象,而是薪火相传、接力奔跑的美丽事业。多年来,这里的孟氏族人修家谱、建村史馆、编村志,热情不减,大动作不断,成就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佳话。

村志编纂小组成员在工作。

“历史上我们村多次修过家谱,后来因故一度失修。年,村里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认祖归宗活动,理清了村庄孟氏的源流。”据孟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孟庆森介绍,大约是在明朝年间,为避战乱,先人们几经辗转,迁至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原先叫孟家疃,后改为孟家庄子村。

通过修家谱,孟家庄子村的群众走访了潍坊不少县市区,与各地族人增进了了解和感情。与以前不同,孟家庄子村的这次修谱把女性也列入,体现了男女平等原则,算是一项创新。

村史馆浓缩时代风云。

村庄东北方一处原先闲置的平房,在年由村集体投资建成了村史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古色古香,展示着老家电、老农具等老物件,浓缩着村庄的久远历史,让后人看到了峥嵘岁月和前辈的艰辛,成为开展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的好场所。村史馆的隔壁,是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办公地点,这里免费供村民使用,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去年村党支部还在此举办“饺子宴”,倡导尊老爱老之风。

诚信广场。

村“两委”办公室前面,是一个“诚信广场”,石头上刻着处世格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村风村训。”孟庆森如此解释广场的命名。

7月5日上午,记者采访的时候,周家疃四村的袁景浩顶着酷暑到村里送书法作品,他也是孟家庄子村村志编纂小组的重要成员,是当地人眼中的“书法家”。已80多岁高龄的他,把先人对孟氏的赞誉之辞用隶书写好,精心装裱起来,作为村志内容。村“两委”办公室的墙壁上,还悬挂着他的一副书法作品,内容是清朝一位皇帝褒扬孟氏的圣旨,只是原件找不到了,内容是他从石碑上抄录的。

孟子像和袁景浩用隶书抄录的圣旨内容。

“孟家庄子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年是潍坊有名的‘电视村’,现在是‘全国文明村’,近年来完成了旱厕改造、通上了天然气、污水并入管网,村庄越来越好,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精神传承。”袁景浩对孟氏文化颇有研究,他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里根深叶茂,孟家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传统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前村庄就有私塾,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小学,他和周边村庄的孩子都在这里上过学,对孟家庄子村有着特殊的感情。

周家疃四村的袁景海也与孟家庄子村有着不解之缘,数十年前他在盐田开拖拉机干活的时候发生车祸,危急之际,孟宪道等人见义勇为,医院及时抢救。“孟家庄子人很仗义很善良,孟老在世的时候,我每年春节都要去看望他。”袁景海对孟家庄子村孟氏高度评价。

村干部和参与村志编纂的乡贤们合影。

编纂村志是一项宏大繁杂的文化工程,既需要基层党组织担当作为,也需要乡贤加油助力。采访中,村民对籍贯孟家庄子村的企业家孟庆升赞赏有加。编纂小组成员孟庆连说:“无论修家谱还是编村志,以及其他公益事业,庆升都非常热心,出资出力,帮着乡亲们完成了一桩桩心愿,是在外孟家人情系桑梓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榜样!”

籍贯孟家庄子村的孟庆武去年刚刚退休,得知村里编村志,他也加入进来,跟他人一样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并且感到了这项工作的紧迫性。“许多事物再不去整理,就被后人彻底遗忘了。”孟庆武说。

编村志不是易事,道阻且长,但孟家庄子村的乡亲们相信,有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有乡贤们的热心参与,村志面世的日子会越来越近。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希明/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3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