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安国寺半千情缘于家人于氏家族

安国寺位于离石城西南二十五华里的乌崖山麓,群山环抱,周数里苍松翠柏千姿百态,山寺荡漾于碧波绿浪之中,古朴典雅,肃穆幽深。安国寺原名安吉寺,创建于唐贞观十一年(年),曾为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地。宋仁宗嘉佑三年(年),镇西人王公佐于古刹山巅筑寨,王称安国王,寨称安国寨,安吉寺遂名安国寺,寓民安国泰之意。安国寺自然景观独特,佛教文化深厚,人文历史荟萃,诚为一方之名胜。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依山而建,座北朝南,背依莲花峰,面临暝云谷,山上松柏青翠,山前清溪汩汩。寺观宏伟,殿宇轩昂,亭台楼阁相连。主体建筑有佛殿、禅堂、地藏殿、铜塔楼、钟鼓楼。另有圣经楼、于清端公读书楼、诵经楼、洞宾楼、关帝阁、于清端公祠等。外围有石牌楼、观音阁、于中丞公生祠、于氏宗祠、莱公别墅、砖塔等古建筑,由南至东呈马蹄形环绕。主要建筑佛殿保留了元代建筑风格,并留有唐代柱础,宋代雕塑,明代壁画。历史上曾以听月泉、琉璃井、瞑云谷、石室悬空等三十二景观称著,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赞美的诗句和美丽的传说:昌化公主建塔贮佛牙,移洛阳牡丹植于寺中,魏紫姚黄,五色具备,传说美丽;王公佐占山筑寨,侠骨威风,一方枭雄;于廷翼斗石斗钱,凿石室,雨雾之朝,风月之夜,心旷神怡;知州王继贤创撰《石室赋》、《听月泉记》,作“梅兰竹菊”图,风流洒脱......

然而,最为打动我们心扉,牵动我们回眸的,却是于氏家族与安国寺四百二十多年,根深情浓,血脉相联;被康熙帝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曾于山寺六载诵洛,读书励志,遂成大业,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谥“清端”加赠“太子太保”;江宁巡抚于准在记叙祖父于成龙山寺读书的诗歌写到:“先公昔日辑闻见,与佛同龛布席砚。”实际上在安国寺不大的庙宇内,竟有三处于家祠堂“与佛同龛”,一者为“于氏宗祠”,再者为“于清端公祠”,三者为“大中丞于公生祠”,分别座立于佛殿之东西。近三百多年的风雨岁月里,遥相呼应,于氏族人们定亦“犹忽忽若又所见,或亦其精神意气相为接引耶”真乃“人和神悦”也!我们不晓得这是天意所为,还是人心所向!

据史料记载,于氏家族在安国寺做供养人的朝拜修葺的时间,始于明天顺年间的远祖于坦。而修葺的第一个高峰,是明万历年间于成龙之祖、父两代人,其代表人物为于时煌,绵延几近三百年。第二个高峰是于准康熙四十八年至雍正九年,二十二年间对安国寺的修缮与扩建,一直延续到清同治年间一百四十多年。

太多的传说,太多的记叙,为我们讲述着那些遥远而贴近,陌生而亲切的故事。如此厚重的文化,如此鲜活的历史,我们因他们而骄傲,我们被他们所感动!从某种意义,安国寺几乎成了于氏望族的家庙。寺以人传,人以寺传,安国寺与于氏族人,安国寺与于成龙,共同成为永宁人引以为荣的骄傲!

1、于氏先祖与安国寺——根深情浓血脉相联

重修于清康熙四十六年()《于氏宗谱》载,六百多年前的元朝至正年()间,于氏鼻祖于伯达、于建中、于仕贤、于渊等,在石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个名叫白霜里的小山村生息繁衍,勤于业农,行孝乡里。潜心业儒,隐处不仕。同样,早在四百多年前的明天顺年间于氏远祖于坦已在安国寺常为护法延及裔孙。

于坦,景泰甲戍进士,官行人,迁工部员外郎,累官至巡抚。其父于渊,字德深,石州白霜里人。少为州庠生,习诗经。后以贡生入国子监,益励所业,师友称之。历事期满,初为河南永宁县令,以巡抚荐,升卢氏知县,声绩甚著。

安国寺康熙四十八年()立石《重修安国寺碑记》载:“至明天顺年间,有于大中丞讳坦者,常为护法,延及裔孙。”于准雍正四年()亦撰文《重修安国寺碑记》:“明天顺间,予远祖大中丞讳坦者,曾重修斯寺,嗣是凡有造作吾于氏□人辄与典中。予家籍同南,环寺之山与土田俱隶同南,故吾于氏世为兹□□而守,因以不废。”斗转星移,岁月荏苒。在随后的一百六十多年里,于成龙的祖辈于采,父辈于时然、于时煌、于时燃、于君会、于君友、于君智亦在安国古刹做功德,明万历四十八年()《重修安国寺碑记》功德主栏,于采、于时然、于时煌、于时燃、于君会、于君友、于君智列列在目。

七年后的天启丁卯岁(天启七年),古寺正殿之东地藏十王殿三楹,岁月绵绵,风雨侵袭,圮坏极矣。住持僧缘栋、性喜与于成龙之父檀越经首于时煌率众重建十王殿,时至崇祯十四(年)年方事毕,历时14年。

次年即明崇祯十五年()八月十六日刊立《重建安国寺十王殿像记》:“住持僧缘栋、性喜、德帅等捐衣盂之资,兼得檀越经首于时煌等,率众布施,鸠工集役,重构殿宇,内塑地藏大士像、十王像等,□□绿林猖獗,未遑金绘。迄崇祯十四年岁辛巳岁,寺僧性喜、果靛出己所有,方事结。经三月而落成,金碧辉煌,丹青晻暎,森林毕具。”同年,他还带领众檀越在寺之西,乌崖山巅创建圣母庙。此碑记上的“于时煌”已是第二次在重修碑中出现,首次为万历四十八年()至崇祯十五年()已整整过了二十二个年头。

此时的于时煌虽已被朝廷授以鸿胪寺序班,但仍隐居乡里,力行孝义,被称有长者之风。他于石州北乡距城六十华里来堡村出发,一次次跨越峪口河、北川河、三川河,翻山越岭,怀揣着族人对佛的深深膜拜,虔诚跋涉在千年古刹安国寺的巉岩匝径间……千年风霜,难以剥枥空灵的笑容。世道变迁,岂能磨灭悲悯的情怀!

2、于成龙与安国寺——楼小刚容膝,名高欲动天。

民间传说,少年时期年仅七岁的于成龙就曾出家安国寺。据有关于成龙曾在安国寺活动的文献记载,共有两个时间段。

首先,为明崇祯年间。崇祯十五年()八月十六日立石的《重修安国寺十王殿记》在碑功德栏“已卯科(崇祯十二年)副榜恩贡于成龙”赫然醒目,令人怦然心动!这也是目前安国寺所有碑碣中,最早出现于成龙名字的一通庙碑,也可看作是于成龙在安国寺早期活动最具说服力的文献记载。

试想三百余年前,立碑前日那个秋高气爽,月色溶溶的中秋之夜:月光透过老香摏茂密的枝叶,斑驳地洒满了那浅浅的“听月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于成龙俯首草木,心地疏朗,精神空阔,宁静地与山水对晤;亦或小步庭前,仰望星空,雄志萌发,心与大鹏共舞之!“潜心奋志上天台,瞥见嫦娥把桂栽。偶见广寒宫未闭,故将明月抱回来”。在次日立碑之庄严庆典上,那些手捧瓣香,献持卮酒,趋拜而前的人群中,更有那位副傍贡生、侯铨知县,独善其身,潜心奋志“不为自己求安,只为众生得离苦”的于成龙。

其次,于成龙于太原崇善寺顺治八年()肄业后,大约顺治九年()至顺治十六年(),这八年时间里,他又有六年的光阴在安国寺度过,沐雨吟雪,致学经典。

其长孙于准有诗为证:“先公昔日辑闻见,与佛同龛布席砚。六时洛诵声琅琅,一片山光落书卷。”于准为缅怀纪念祖父于清端成龙山寺读书之经历,将于公当年读书的地方,于清雍正五年()加以修缮,并题诗为记。

雍正五年,于准《于清端公读书楼记》“重葺山寺并先清端公读书楼落成之日歌以志感:

乌崖横亘石龙嵸,古柏挺秀青濛濛。

中有梵宇盤幽胜,夕霞朝日万缘空。

先公昔日辑闻见,于佛同龛布席砚。

六时洛诵声琅琅,一片山光落书卷。

闕后节钺承君恩,摛文建绩翔天阍。

清梦不离岩际宿,风味依然旧菜根。

卅年人事等烟雾,云白山青无晓雾。

龙象苍凉鸟雀喧,丹陈粉暗书生蠹。

我今新兹选佛场,金绳界地欄楯长。

追思祖德情倍切,登楼仿佛飘芝香。”

于成龙山寺六载时光,素衣斋食,清心寡欲,吟风沐雪,致学经典,励精图治,立志“吾儒治经须惜分阴以砺其学。读书宜明行术,不徒虚声以盗名誉”为读书之目的,人生之信念。

雍正四年(),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理学家陈廷敬之子、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内阁供奉陈壮履撰《于清端公读书楼记》:“公未显时尝避喧萧,寺日披圣贤典籍习诵之。辄云:吾儒治经须惜分阴以砺其学,古人燃糠燎麻良有以也。又云:读书宜明行术,不徒虚声以盗名誉,臂诸临政然治民当坐言起行,步步才有实际。至于生养教育之道,困苦疾疚之恤,不可以废耳。”出仕后遂成大业,恪守临政治民,坐言起行,步步有实际。历官两江制府皆力行读书初志,无一懈失,二十余年端励颓俗,清布遐风,卓然为一代名臣。

另外,于准曾文“先清端肄业于此,凡交游皆一时知名人士”,“先大父清端公未达时,厌城市之嚣沙霾之蔽。尝读书于寺之东楼,于浮屠纯天者为方外交”,“先清端公肄业与此,凡所交游皆一时知名士。然求其晨夕与共心相许可者,惟纯天和尚,盖其学问道德有深相契合者也。”

于成龙《梦餐优昙花》序文“余读书山寺时,梦餐钵萝花即吟一句云:仙人赐我钵萝花。醒语纯天上人,检藏乃知钵萝花即优昙花也”这些碑刻文献的记载,再次向我们记叙了于公山寺读书的历史故事。

“优昙曾记梦中餐,山寺日高柏水寒。

云绕佛龛常五色,香飘精舍比芝阑。

生平未识金银气,偶尔轻抛麋鹿滩。

四十年来魔障尽,好教拂袖紫霞端。”

《永宁州志》中有关纯天和尚的记述“释性善,字纯天,俗姓孙,本州人,幼颖悟,七岁披剃安国寺,长通内典。一日见《易经》,反复玩绎曰:道在是矣,儒教不明,则心性之理不徹。于是,博览五经,性理群书,似得领悟,能诗文,有儒者之风,不事参学而明珠不歇,徹底圆融由其根宗了悟也。僧腊七十有二,顺治十六年秋圆寂”一代佛教高僧。纯天和尚既奉慈氏法,亦精通子墨,儒、道、佛皆学之。《纯天和尚杂咏》之一《咏清端公斋菊》:

“名园草舍竹篱傍,簇簇黄花擅晚芳。

劲节不随霜气转,神光偏与玉卮香。

隐君逸兴留清躅,骚客珍辞是点粧。

世上繁华多冷眼,积宜松柏聚高堂。”

于成龙与寺院住持纯天法师两人六年时光里,青灯古佛、晨钟暮鼓、谈经论道、酬和对诗,同时,这对方外友、忘年交之间相互欣赏,相互激励之情怀,“盖其学问道德有深相契合者也”。于成龙素衣斋食,清心寡欲,吟风沐雪,山寺六载励精图治,所立“读书宜明行术,不徒虚声以盗名誉”远大抱负,对其在学识、人格、志向等方面的与众不同,有着深刻的影响!

同样,在康熙六年(),时任四川重庆府合州知州的于成龙;康熙十七年(),升任福建按察使的于成龙,均做为功德主捐资修膳安国寺……

至此,我们又怎能不把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87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